close
先四個人回應, 其中一個人說要看看決定時的討論狀況決定要不要參加.
看狀況? 對這樣一個團體的信心不夠?
如果要看狀況, 那要不要參與討論呢? 如果參與討論卻不參加, 是來亂的喔? 如果不討論只決定要不要參加, 那.... 是來作監工喔? 還是來坐享其成?
呵呵 我好像想太多了
* * * * * * * * * *
想像著如果辦了一個四個人的讀書會, 不知道會是個怎麼樣的光景? 突然覺得恐懼起來, 要和四個人正經的坐著討論事情, 真是怪異的很! 可是如果是五個人, 六個人, 更多人的話, 好像就不會有這樣的感覺.
看來我還是適合活在群體之中, 要和四個人建立較親密的關係都讓我不大自在, 完蛋了!!
* * * * * * * * * *
又收到一個回應: 會看完書, 但是因為諸多因素, 所以可能沒法子全勤, 希望大家體諒接納這樣的伙伴. 果然辦一個活動是會有各種意想不到的狀況發生, 不過我還是習慣依著原則作事, 所以真討厭有這樣子意外的狀況發生. 總覺得這樣一個團體, 其實是建立在大家的付出參與以及分享上, 如果只是作個局外人, 想來則來, 想去則去, 那麼, 守在這裡的其他伙伴算什麼? (有事鍾無豔, 無事夏迎春....)
不過這樣說似乎又太武斷了, 我發mail之時, 其實也有想過可能有這樣的狀況, 結果我還是決定要發, 那時的想法除了賭一下之外, 難道就沒有了嗎? 我想有吧, 這樣的團體, 也許也能帶給別人一些些的不同吧, 這是當初的念頭之一, 只是在收到回應之後, 這個念頭忽然就消失了. 現在想起來就覺得好多了, 只是我不能確定自己的包容力到底有多大? 不過現在的想法是: 先聽聽他認為會造成他無法全勤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如果合情合理就接受
發現自己慢慢還是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只要不是怱怱忙忙要作出決定的狀況), 漸漸能由狀況中抽離出來, 回想最初的念頭, 比對想要達成的目的, 以此來檢驗選擇的對應方式是否合理或有所幫助 如果能練得反應快一點就更好了
看狀況? 對這樣一個團體的信心不夠?
如果要看狀況, 那要不要參與討論呢? 如果參與討論卻不參加, 是來亂的喔? 如果不討論只決定要不要參加, 那.... 是來作監工喔? 還是來坐享其成?
呵呵 我好像想太多了
* * * * * * * * * *
想像著如果辦了一個四個人的讀書會, 不知道會是個怎麼樣的光景? 突然覺得恐懼起來, 要和四個人正經的坐著討論事情, 真是怪異的很! 可是如果是五個人, 六個人, 更多人的話, 好像就不會有這樣的感覺.
看來我還是適合活在群體之中, 要和四個人建立較親密的關係都讓我不大自在, 完蛋了!!
* * * * * * * * * *
又收到一個回應: 會看完書, 但是因為諸多因素, 所以可能沒法子全勤, 希望大家體諒接納這樣的伙伴. 果然辦一個活動是會有各種意想不到的狀況發生, 不過我還是習慣依著原則作事, 所以真討厭有這樣子意外的狀況發生. 總覺得這樣一個團體, 其實是建立在大家的付出參與以及分享上, 如果只是作個局外人, 想來則來, 想去則去, 那麼, 守在這裡的其他伙伴算什麼? (有事鍾無豔, 無事夏迎春....)
不過這樣說似乎又太武斷了, 我發mail之時, 其實也有想過可能有這樣的狀況, 結果我還是決定要發, 那時的想法除了賭一下之外, 難道就沒有了嗎? 我想有吧, 這樣的團體, 也許也能帶給別人一些些的不同吧, 這是當初的念頭之一, 只是在收到回應之後, 這個念頭忽然就消失了. 現在想起來就覺得好多了, 只是我不能確定自己的包容力到底有多大? 不過現在的想法是: 先聽聽他認為會造成他無法全勤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如果合情合理就接受
發現自己慢慢還是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只要不是怱怱忙忙要作出決定的狀況), 漸漸能由狀況中抽離出來, 回想最初的念頭, 比對想要達成的目的, 以此來檢驗選擇的對應方式是否合理或有所幫助 如果能練得反應快一點就更好了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