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昨天從朋友那裡偷來一句不錯的話:  「你知道什麼是最好的安慰和鼓勵嗎?」 「就是讓了解你的人,幫你把原本你心中就知道的話,再說一次給你聽...」

* * * * * * * * * *

今天有個朋友在 messenger 上告訴我,  她去考在職進修班,  考上了,  然後在猶豫要不要去唸.  主要是朋友們的一些建議,  有人說進去容易出來難;  有人說唸書作什麼,  時間應該拿來交男朋友;  有人說就算唸了書也不一定找得到好工作.  凡此種種,  雖然不能說是蔞子裡的螃蟹,  不過聽起來似乎沒有什麼支持的聲音出現.

我說這種心裡的夢想,  一定要去作,  不然以後一定會後悔,  而且既然門都已經開了,  更是該拼一下.  沒想到她說謝謝我,  決定要去唸了.  其實我覺得以她的聰明才智,  給一些時間,  明白自己要什麼,  一定會作出同樣的選擇,  只是週邊太多相反意見的聲音,  讓她駐足不前.  我只是看到了她的想法,  給了符合她想法的建議,  卻就幫她堅定了信念,  其實,  假裝不知道的是什麼?

* * * * * * * * * *

我有個默契很好的同學,  我不用把話說得很明,  他就能知道我要說什麼.  不過現在想一想,  會不會他把我竉壞了,  總覺得別人應該可以知道我在想什麼,  期待別人可以猜出我的心意呢? 

* * * * * * * * * *

之前去礁溪老爺的報告活動,  我們那組採用了一點演戲的成份,  由我和另一位同學對話,  中途有點不順,  會有同時要講話或等對方講話的狀況出現.  我後來在想,  演戲的對話和真實的對話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呢?  我發現的是: 對我們來說,  演戲是很陌生的事,  我們都渴望趕快把屬於自己的詞講完,  所以會努力專注對方是不是說完話了,  也就是注意對方是不是停下來了,   而不是真正聽到對方在講什麼,  也就是說是從語氣上而不是語意上決定對方講完了沒.  但是演戲時又會不想要照稿子演出,  默契不夠之下,  就會出現前述的狀況.

那麼在學著安慰或鼓勵時,  狀況是不是一樣呢?  是不是緊抓著一段話,  找出語病或缺點,  就可以提供我們充滿智慧的建議?  藉此顯現我們的關心?  而原來的目的到底是"展現"關心還是"提供"關心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opipi 的頭像
    kopipi

    屁屁人的部落格

    kopip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