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次寫到簡玉坤老師, 想起來讀書會最初開始時, 選了一本他介紹的書, 於是去找了舊資料, 沒想到真的還找到了當初的記錄 (94年5月的事囉, 以前的記錄作得真是認真, 人名都拿掉了)
(心理出版社, 王行)
* A:
會選這本書是因為上了簡玉坤老師的課後老師推薦了這本書,所以當時我就決定用這本書作為本月份讀書會的書籍,老實說在讀這本書時的感覺就是我錯了,這本書說深不深但卻要耐心地看完它,用心的消化它
看完後讓我知道行為與脈絡的關聯,任何一個現象的發生一定有其環境,一定有其背景,有其淵源,有其歷史。這本書告訴我們方法,如何找到自己的原點,如何從脈絡中找到自己行為的發展而變成現在的自己,看著看著還是有點疑惑,找到自己的原點後那又該如何?最後終於找到了這段話,我想或許就是我們找到原點後所需要的重點吧:
家庭重塑並非要評斷一個人的功過,而是要學習提高自己的自我價值感,因此若你對自己的信心開始提升,感受到自己的潛力及存在的價值感,那麼你已經開始捕捉到這些活動的意義,希望你更能用這些眼光看週遭的人與事,常常留意別人的自我價值感,尊重每個人的獨特並且相信自己是處於天地之間擁有豐富資源的完整體。
* B:
1.重塑自己,人人都可以:家庭會塑造人,沒錯,但別忘了,我們也可以依樣畫葫蘆,去塑造自己,透過對環境,自己及形成原因的了解,找出重建方式,只要能反駁舊有觀念,相信大家都可以重塑自己。
2.最喜歡的內容是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如何自己做家庭重塑"是很實用的章節,特別喜歡其中的"簡單圖形",因為可以很快了解現實生活中的"人我關係",並很快能知道該如何改變。
3.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豐富寶庫:在還沒探索自己前,別說自己沒有內涵,能力及信心,只要你去探索自己,可以發現每個人都是個寶庫,千萬別捨近求遠去追求別人希望的自己。
* C:
其實讓我們一再愛傷與挫敗的,往往不是外在的壓力,而是我們處於壓力之下的因應之道,這些因應之道,可能早就在我們很小的時候,毫不設防的情境下,漸漸地輸入記憶中,像是設定好的程式,在某些感受相似的情境中,就會自動化的顯現出來,在早期的時候,這些因應之道,不一定是不好的,相反的,它們往往是我們在當時所以能夠度過困難的重要生存法則,然而當事過境遷,我們再用以前的方式來面對當前的壓力時,就會引發一些不適應的徵狀。
對於父母,無論我們喜歡與否,其實他們的特質早已內化成為我們人格的重要部份,不能接納父母往往意味著對自己的某些重要部份不能見容,高度的自我價值感也無從發展了,能夠寬諒父母,我們才接納了自己,進而提高自我價值感。
* D:
自從2001年上了亞洲行的課程之後,我便開始走在自我察覺的小徑上了。
也很幸運地,我在2002年上了婚教班,更開心原來呀?婚姻的領域,也可以將自我察覺應用!
我很喜歡家庭如何塑造人,但是老實說,這本薩提爾的書,我還沒翻完過。王行的這本書,我相信也很棒?同樣的,我也沒翻完!
沒翻完還要分享什麼呢? 哈哈?我想說的是,在這次讀書會的現場,我們是否有想到去運用書裡的東西呢?
這輩子,最不瞭解的人是自己。要瞭解自己,是要用一輩子的時間呢? 在瞭解自己之前,我們又曾從別人身上看到自己了嗎?
想瞭解自己、改變自己之前,要先有自我覺察力;覺察自己之前,很重要的一點是『承認與接受』。我覺得這是很棒的過程?
好比讀書會當天,大家看到了什麼呢?
我看到了xxx的正經(以往她都會說一定要那麼嚴肅嗎?):哈哈? xxx大概不知道我觀察你這麼久了喔?我只能說,我很開心看到你的正經。要不要考慮改天來男性關懷專線當志工呢?呵?
我看到了xxx的認真與努力:當一個主持人的格局是不同於參與者的。xxx,你其實當天很棒,你知道嗎?
我看到了xxx的真情流露:我要嘉許xx表裡一致!也謝謝xxx願意在讀書會這樣的團體裡揭露自己最真實的一面,我想這是無可取代的開放!xxx加油!
我看到了xxx的企圖心:絕世美女的真誠告白與分享,讓我很感動!追求自我的路上永遠不嫌晚,只要有心,分分秒秒都是瞭解自己的好時機? 我對我的母親,也一樣有抱怨,那不也就是愛的渴望嗎?
我看到了xxx的默默耕耘:啊勒? 哪有人現在還在聽 MP3啦? 都已經幾個月了說? 讀書會若沒有xxx這樣的眼睛,我想,我們真的可能變成同歡會吧?但那又如何? 讀書會+同歡會=成長團體!這個沒有名字的讀書會,真是一流?不是嗎?
七月了耶?咱們去年許下的願望實現了嗎? 期待見到大家的xxx.....
* E:
「家庭重塑是長大以後,用成人的眼光和理解,重新咀嚼過去在家中的學習,進而能對今天的自己產生新的領悟。」這是書中相當吸引我的句子,我想,也是家庭重塑想要給人們最大的學習與改變。
閱讀這本書,感覺好像翻閱一本家庭重塑的百科大全,從理論概念談起,使我們了解關於家庭中的規則、個人生存應對之道的形成、個人與家庭的不可分;進而談到實際運作的方法,有活動說明、實際探索的例子,不時的提醒我們關於父母「角色」的錯誤期待,應回歸到「人」的同理看待;最後教導我們如何自己做家庭重塑,還對於家庭重塑(在臺灣)做了一番的反省與檢討,真的是令人驚奇(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很棒的是,短短的二百幾十頁篇幅,我們就對家庭重塑有了很多的了解;可惜的是,或許書中不同敘寫角色的交替,令人摸不著作者的論述立場,或應該說:當讀者是家庭重塑的入門生時,或許只適合挑選部分篇章來閱讀,以免資訊太多、難以消化。
最後一小部分的質疑,可能是我自己的困難吧,脫離不了的「中國人獨特的愛與苦(感慨)」、「臺灣家庭的想像」,有點令我難以理解,雖然自己很清楚大環境對個體的影響,但卻很難聯想到許多古早事件(戰爭ㄚ、苦難呀之類)的深層影響,或許,是該再加深自己對國家文化的涵養吧,不然,就真的難以理解囉。
相關閱讀: 家庭如何塑造人, 愛的序位, 發現你的利基
相關網站: 海寧格機構
(心理出版社, 王行)
* A:
會選這本書是因為上了簡玉坤老師的課後老師推薦了這本書,所以當時我就決定用這本書作為本月份讀書會的書籍,老實說在讀這本書時的感覺就是我錯了,這本書說深不深但卻要耐心地看完它,用心的消化它
看完後讓我知道行為與脈絡的關聯,任何一個現象的發生一定有其環境,一定有其背景,有其淵源,有其歷史。這本書告訴我們方法,如何找到自己的原點,如何從脈絡中找到自己行為的發展而變成現在的自己,看著看著還是有點疑惑,找到自己的原點後那又該如何?最後終於找到了這段話,我想或許就是我們找到原點後所需要的重點吧:
家庭重塑並非要評斷一個人的功過,而是要學習提高自己的自我價值感,因此若你對自己的信心開始提升,感受到自己的潛力及存在的價值感,那麼你已經開始捕捉到這些活動的意義,希望你更能用這些眼光看週遭的人與事,常常留意別人的自我價值感,尊重每個人的獨特並且相信自己是處於天地之間擁有豐富資源的完整體。
* B:
1.重塑自己,人人都可以:家庭會塑造人,沒錯,但別忘了,我們也可以依樣畫葫蘆,去塑造自己,透過對環境,自己及形成原因的了解,找出重建方式,只要能反駁舊有觀念,相信大家都可以重塑自己。
2.最喜歡的內容是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如何自己做家庭重塑"是很實用的章節,特別喜歡其中的"簡單圖形",因為可以很快了解現實生活中的"人我關係",並很快能知道該如何改變。
3.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豐富寶庫:在還沒探索自己前,別說自己沒有內涵,能力及信心,只要你去探索自己,可以發現每個人都是個寶庫,千萬別捨近求遠去追求別人希望的自己。
* C:
其實讓我們一再愛傷與挫敗的,往往不是外在的壓力,而是我們處於壓力之下的因應之道,這些因應之道,可能早就在我們很小的時候,毫不設防的情境下,漸漸地輸入記憶中,像是設定好的程式,在某些感受相似的情境中,就會自動化的顯現出來,在早期的時候,這些因應之道,不一定是不好的,相反的,它們往往是我們在當時所以能夠度過困難的重要生存法則,然而當事過境遷,我們再用以前的方式來面對當前的壓力時,就會引發一些不適應的徵狀。
對於父母,無論我們喜歡與否,其實他們的特質早已內化成為我們人格的重要部份,不能接納父母往往意味著對自己的某些重要部份不能見容,高度的自我價值感也無從發展了,能夠寬諒父母,我們才接納了自己,進而提高自我價值感。
* D:
自從2001年上了亞洲行的課程之後,我便開始走在自我察覺的小徑上了。
也很幸運地,我在2002年上了婚教班,更開心原來呀?婚姻的領域,也可以將自我察覺應用!
我很喜歡家庭如何塑造人,但是老實說,這本薩提爾的書,我還沒翻完過。王行的這本書,我相信也很棒?同樣的,我也沒翻完!
沒翻完還要分享什麼呢? 哈哈?我想說的是,在這次讀書會的現場,我們是否有想到去運用書裡的東西呢?
這輩子,最不瞭解的人是自己。要瞭解自己,是要用一輩子的時間呢? 在瞭解自己之前,我們又曾從別人身上看到自己了嗎?
想瞭解自己、改變自己之前,要先有自我覺察力;覺察自己之前,很重要的一點是『承認與接受』。我覺得這是很棒的過程?
好比讀書會當天,大家看到了什麼呢?
我看到了xxx的正經(以往她都會說一定要那麼嚴肅嗎?):哈哈? xxx大概不知道我觀察你這麼久了喔?我只能說,我很開心看到你的正經。要不要考慮改天來男性關懷專線當志工呢?呵?
我看到了xxx的認真與努力:當一個主持人的格局是不同於參與者的。xxx,你其實當天很棒,你知道嗎?
我看到了xxx的真情流露:我要嘉許xx表裡一致!也謝謝xxx願意在讀書會這樣的團體裡揭露自己最真實的一面,我想這是無可取代的開放!xxx加油!
我看到了xxx的企圖心:絕世美女的真誠告白與分享,讓我很感動!追求自我的路上永遠不嫌晚,只要有心,分分秒秒都是瞭解自己的好時機? 我對我的母親,也一樣有抱怨,那不也就是愛的渴望嗎?
我看到了xxx的默默耕耘:啊勒? 哪有人現在還在聽 MP3啦? 都已經幾個月了說? 讀書會若沒有xxx這樣的眼睛,我想,我們真的可能變成同歡會吧?但那又如何? 讀書會+同歡會=成長團體!這個沒有名字的讀書會,真是一流?不是嗎?
七月了耶?咱們去年許下的願望實現了嗎? 期待見到大家的xxx.....
* E:
「家庭重塑是長大以後,用成人的眼光和理解,重新咀嚼過去在家中的學習,進而能對今天的自己產生新的領悟。」這是書中相當吸引我的句子,我想,也是家庭重塑想要給人們最大的學習與改變。
閱讀這本書,感覺好像翻閱一本家庭重塑的百科大全,從理論概念談起,使我們了解關於家庭中的規則、個人生存應對之道的形成、個人與家庭的不可分;進而談到實際運作的方法,有活動說明、實際探索的例子,不時的提醒我們關於父母「角色」的錯誤期待,應回歸到「人」的同理看待;最後教導我們如何自己做家庭重塑,還對於家庭重塑(在臺灣)做了一番的反省與檢討,真的是令人驚奇(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很棒的是,短短的二百幾十頁篇幅,我們就對家庭重塑有了很多的了解;可惜的是,或許書中不同敘寫角色的交替,令人摸不著作者的論述立場,或應該說:當讀者是家庭重塑的入門生時,或許只適合挑選部分篇章來閱讀,以免資訊太多、難以消化。
最後一小部分的質疑,可能是我自己的困難吧,脫離不了的「中國人獨特的愛與苦(感慨)」、「臺灣家庭的想像」,有點令我難以理解,雖然自己很清楚大環境對個體的影響,但卻很難聯想到許多古早事件(戰爭ㄚ、苦難呀之類)的深層影響,或許,是該再加深自己對國家文化的涵養吧,不然,就真的難以理解囉。
相關閱讀: 家庭如何塑造人, 愛的序位, 發現你的利基
相關網站: 海寧格機構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